最近小米YU7因为用了骁龙8Gen3芯片被推上风口浪尖——这款本该用在手机上的消费级芯片,被装进了汽车里,网友们直呼“太黑”。
但仔细一琢磨,这事儿背后藏着雷军的大算盘,远不是“省钱”那么简单。
先说争议点:汽车芯片为啥不能用消费级的?其实得分场景。像控制刹车、转向这些核心部件的芯片,必须用通过严苛车规认证的,毕竟关系到安全;但智能座舱里的芯片,说白了就是控制车内那块“大平板”,看看导航、听听歌,对稳定性要求没那么高。特斯拉早就在用消费级芯片,比如Model 3/Y的座舱芯片就是基于AMD消费级处理器改的,用了这么多年也没出大问题。所以小米用骁龙8Gen3,技术上完全说得通。
那为啥网友反应这么大?说白了还是想攻击小米汽车而已。
另外,大家总觉得“车规级”更高级,事实上,消费级芯片成本更低,以高通的车规级芯片8295P为例,一颗就要几千块,性能比手机芯片落后很多。
而小米自研的玄戒O1消费级芯片,成本可能只有几百块。假设小米一年卖100万台车,如果未来换上自自己的芯片,光座舱芯片就能省几十亿,这钱够造多少辆新车了?
更重要的是,雷军的目标根本不止“省钱”。现在用高通芯片是过渡,等自研芯片成熟了,直接替换掉,既能避免被高通“卡脖子”,还能根据自家车机系统定制功能。比如小米手机和汽车的生态联动,用自研芯片肯定更顺畅,反应更快,用户体验直接拉满。
这事儿其实透露出两个趋势:一是消费级芯片上车会越来越普遍。手机芯片性能用在座舱里完全够使,加上成本低、迭代快,车企没必要非要花大价钱买车规级;二是自研芯片正在成为车企的“必修课”。特斯拉早就自研了FSD芯片,比亚迪也在搞天神之眼,小米这次被骂,反而暴露了它在芯片布局上的野心——先借力高通,再逐步替换,这步棋走得稳当。
说到底,网友的吐槽是出于对“车规级”的刻板印象,但技术迭代从来不是非黑即白。只要安全没问题,用消费级芯片反而能让消费者少花钱、车企多赚钱,何乐而不为?雷军这波操作,看似被骂,实则给小米汽车铺了条更扎实的路。
热丰网-按月配资开户-股票如何配杠杆-股市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