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来源:CSC研究金融团队)
重要提示: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暂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非中信建投客户中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您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事件:10月15日,央行发布2025年9月金融数据。其中,9月社融新增3.53万亿,同比少增0.23万亿,存量社融增速8.7%,环比下降0.1pct。人民币贷款新增1.29万亿,同比少增0.30万亿。M1增速7.2%,环比上升1.2pct;M2增速8.4%,环比下降0.4pct。
核心观点:
三季度信贷需求未见明显好转,政府债高基数下支撑力度减弱,社融同比少增符合预期。9月企业短贷需求边际改善,中长贷仍受化债拖累,但已接近尾声,票据冲量显著降低,对公信贷结构明显优化。个人住房贷款回暖,零售短贷仍显低迷,期待贴息政策持续发力带动需求回升。低基数下M1增速继续环比提升,或为年内高点。未来,财政政策空间依然充足,政府债仍将是社融增长重要动能。预计全年信贷增速仍将保持在7%-8%左右,银行基本面的真正改善仍需等待信贷需求和经济预期的进一步好转。
简评:
1、信贷需求未见明显改善,政府债高基数下支撑力度减弱,社融同比少增符合预期。9月社融新增3.53万亿,同比少增0.24万亿。具体来看,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化债影响仍在,信贷继续同比少增。政府债在去年同期高基数下同比少增,支撑力度有所减弱。今年前三季度累计社融新增30.09万亿元,同比多增4.42万亿元,存量社融增速环比8月下降0.1pct至8.7%。考虑到去年四季度财政开始发力,政府债发行进入高峰期,高基数下存量社融增速或继续下滑。但随着化债已近尾声,叠加需求侧政策效果逐步显现,信贷投放较去年同期或略有好转,全年社融增量能保持8%左右的稳定水平。
化债影响已近尾声,等待政策发力带动信贷需求改善。9月社融口径人民币贷款新增1.61万亿,同比少增3662亿元。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70.39万亿元,同比增长6.6%。目前信贷需求仍未见明显改善,化债对企业中长贷的拖累仍在,信贷投放仍然同比少增。但财政部发布会表述:“截止6月末,超六成的融资平台实现退出,意味着60%以上的融资平台隐性债务已经清零”,这一阶段的化债已近尾声,未来化债对企业中长贷投放的拖累程度将逐步减弱,叠加个人消费贷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等待政策发力带动信贷需求改善。预计全年能够保持7%左右的信贷增长。
高基数下政府债支撑力度有所减弱,但仍将是全年社融增长的重要动能:(1)9月政府债新增1.19万亿,同比少增3471亿元。9月地方债新增9149亿元,同比少增1785亿元;专项债新增6658亿元,同比少增1823亿元。在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导向下,国债和政府专项债发行进度较快,以支持“两重”“两新”、置换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有力支撑了社融增量,9月政府债对社融支撑力度有所减弱,但主要是受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展望后续,财政赤字率提高至4%的情况下,预计全年能新增政府债近12万亿元,财政部明确表示:“未来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依然充足。”目前部分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已经提前下达,预计财政支持力度仍将保持强劲,政府债仍将是2025年社融增长的重要动能。(2)9月表外融资增长3579亿元,同比多增1869亿元,其中委托贷款增长282亿元,同比少增110亿元,信托贷款增长62亿元,同比多增56亿元,未贴现汇票增加3235亿元,同比多增1923亿元。(3)9月直接融资规模新增605亿元,同比多增2403亿元,其中企业债新增105亿元,同比多增2031亿元。股票融资新增500亿元,同比多增372亿元。
2、三季度信贷投放偏弱,对公、零售信贷均持续同比少增。9月信贷新增1.29万亿,同比少增3000亿元。其中,对公信贷新增1.22万亿,同比少增2712亿元,零售信贷新增3921亿元,同比少增1079亿元。由于今年信贷投放节奏靠前,上半年信贷冲量明显,三季度信贷投放偏弱,对公、零售两端信贷均同比少增。
9月企业短期融资需求边际改善,中长贷主要受化债拖累。票据冲量显著降低,对公信贷结构明显优化。9月企业短贷新增7100亿元,同比多增2500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9100亿元,同比少增500亿元。票据融资减少4026亿元,同比多减4712亿元。中长贷同比小幅少增,主要是化债不断推进下专项债置换存量贷款导致。票据冲量显著降低,侧面反映出信贷增量有所减少,但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减,对公信贷结构明显优化。企业短贷明显多增,侧面反映出实体企业融资需求边际改善。随着“反内卷”、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等政策的不断出台落地,企业经营环境在明显改善。随着积极财政政策“自上而下”+促消费、拉动内需政策“自下而上”共同驱动,产业链中下游企业的经营动能和企业家信心应有望改善,带动信贷需求逐步回暖。预计2025年对公信贷增量至少能保持相对稳定。
一线城市调整住房限购政策,个人住房贷款回暖。零售短贷仍显低迷,期待贴息政策持续发力带动需求回升。9月零售短期贷款增长1421亿元,同比少增1279亿元,零售中长期贷款新增2500亿元,同比多增200亿元。中长贷方面,9月北上深等一线城市相继调整住房限购政策,带动房地产市场成交量有所上行,9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长约7%,个人住房贷款需求相应回暖。同时随着LPR多次调降,存量按揭利率水平已明显下行,提前还款现象有所减轻,有利于按揭贷款保持存量稳定。短贷方面,9月消费贷、经营贷的财政贴息政策正式落地,但去年高基数下,仍拖累信贷增长,期待政策的持续发力带动个人消费贷、经营贷需求回升。
3、低基数下M1增速继续环比提升,或为年内高点。9月M1增速为7.2%,季度环比上升1.2pct。M2增速环比下降0.4pct至8.4%,M2-M1剪刀差大幅收窄至1.2%。展望未来,24年9月末一揽子金融政策出台后,财政、货币政策两端协同发力,资金活跃度明显提高,带动M1开始明显回升,叠加去年同期因“挤水分”而产生的低基数效应将开始减弱。因此预计9月M1增速或为年内高点,四季度出现一定回落,具体程度需关注财政靠前发力的力度和居民预期和企业信心修复情况。存款方面,9月存款新增2.21万亿,同比少增1.53万亿。增量结构来看,居民存款增长2.96万亿,同比多增7600亿,企业存款新增9194亿元,同比多增1494亿元。财政存款减少8400亿元,同比多减6042亿元,主要是财政部门集中结算,财政存款向居民端和企业端流出。去年“0924”政策出台极大程度活跃资本市场,非银存款大幅增长,叠加今年季度末理财等表外产品资金季节性回流驰援存款,9月非银存款减少1.06万亿,同比多减1.97万亿。
4、投资观点:三季度信贷需求未见明显好转,政府债高基数下支撑力度减弱,社融同比少增符合预期。9月对公、零售两端信贷投放均延续同比少增趋势,其中企业短贷需求边际改善,中长贷仍受化债拖累,但已接近尾声。票据冲量显著降低,对公信贷结构明显优化。一线城市调整住房限购政策,个人住房贷款回暖,零售短贷仍显低迷,期待贴息政策持续发力带动需求回升。季度末回流驰援存款叠加去年“0924”带来的高基数,非银存款大幅减少。低基数下M1增速继续环比提升,或为年内高点。目前部分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已经提前下达,预计财政支持力度仍将保持强劲,政府债仍将是全年社融增长的重要动能。展望全年,化债已接近尾声,预计影响将逐渐减弱,此前部分被压制的中长贷需求或有望恢复,叠加企业短贷需求边际改善的趋势,预计全年对公贷款增量至少能保持相对稳定。消费贷、经营贷贴息政策已落地,期待在政策的推动下零售信贷需求能够有所改善。预计2025年信贷增速仍将保持在7%-8%左右,银行基本面的真正改善仍需等待信贷需求和经济预期的进一步好转。
板块配置上,目前银行业实际经营和预期底部进一步夯实的情况下,以底线思维、高置信度、高胜率为核心诉求的配置型需求,安全边际进一步提升。经济预期未见向上拐点前,板块内部难以全面切换至顺周期品种。继续看好高股息率策略,险资等中长期资金仍有长期配置需求,板块内部或根据短期基本面及股息率比价频繁轮动。具体标的来看,海外银行板块继续重点推荐港股国际大行:略。内资银行板块上,重点推荐:1)分红率有积极变化,此前估值受股息率制约严重,修复空间较大的基本面优质个股:略。2)无再融资摊薄风险、股息率较高且扎实的标的:略。 3)国有大行H股、A股。 4)再融资摊薄风险有限,能够通过利润释放迅速回补,且自身具备一定顺周期属性的攻守兼备品种:略。5)继续关注顺周期基本面优质个股:略。
5、风险提示:(1)经济复苏进度不及预期,企业偿债能力削弱,资信水平较差的部分企业可能存在违约风险,从而引发银行不良暴露风险和资产质量大幅下降。(2)地产、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集中暴露,对银行资产质量构成较大冲击,大幅削弱银行的盈利能力。(3)宽信用政策力度不及预期,公司经营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不可持续,从而对公司信贷投放产生较大不利影响。(4)零售转型效果不及预期,权益市场出现大规模波动影响公司财富管理业务。
报告信息
证券研究报告名称:《社融增速回落,期待政策发力提振需求—2025年9月金融数据点评》
对外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5日
报告发布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本报告分析师:
【马鲲鹏】SAC 执证编号:S1440521060001
【李 晨】SAC 执证编号:S1440521060002
【王欣宇】SAC 执证编号:S1440525070014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微信号:CSC研究金融团队)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银行研究团队运营的唯一订阅号。 ]article_adlist-->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中信建投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订阅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建投的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中信建投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中信建投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订阅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提请订阅者参阅中信建投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中信建投对本订阅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中信建投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中信建投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
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并非投资决策服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订阅号内容受众的任何投资建议。订阅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根据本订阅号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信建投或相关作者无关。
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仅为中信建投所有。未经中信建投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中信建投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热丰网-按月配资开户-股票如何配杠杆-股市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